时间:2024/12/1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阳春三月的鄂西北一带,应当处处都开着洁白的槐花,翠绿的叶子里流出来一串串细小的花朵儿堆成的瀑布。一踏进村子里,就会有种淡淡的香气迎面扑来。只是,我许久都没有见到这白色的花海了,次次回家只有夏天与冬天。唯一可做的,就是在这遥远的南方,每逢夜深人静,一个人慢悠悠地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,回忆起少小时的那些人、那些事儿......前几天,给老爹打电话,无意间听到那对夫妇又来我们村了,顿时好高兴,很想见见多年没有音信的他们。我还以为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了,我永远牵挂着他们。这是一对怎样的夫妇呢?说他们是在四处漂泊,无家可归?好像不是。他们是有家的,家在河南内乡。家里也是有老人,有小孩在上学的。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过上稳定的生活,迫不得已在农闲的时候出远门儿做这样的“小生意”,一出来就是几个月。但该怎么称呼他们呢?若把那四处割麦子为生的叫麦客,那他们就应该叫补客。一辆捞车——比一般牛车小、轻便的木车、一口铁锅、两床被子和一套自制的万能修理工具,便四海为家,靠给人家修补雨伞、铁锅和盆子等家用器具为生。那时,我家东边有一片废墟,长满了洋槐树。一到中午,地上便满是碎了一地的阳光。因那片废墟位于村子的正中心,他们每次来总选择在此“安营扎寨”。有时,住上几个星期,有时不超过3天。但每天都少不了从我家取水,早时,我们吃井水,那男的便带来水桶从水井里压出清凉的井水;后来,我们装了自来水,他依旧拎着水桶来打水。那男的,操一口很浓很浓的河南口音,大清早的就会扯着嗓子在村子里叫卖。那声音,真好听,像是铜器发出来的,虽沉闷,却洪亮、有力度,就如战场上吹响的号角,鼓舞着人们向前、向前去。他在喊的时候,顺便会在村子里拾得满满一捆干枯的槐树枝,供他们一天烧水做饭用。有时,村里人给他们抱来一捆棉柴,就供他们用好多天。我们那群小孩子总会来他们“家”串门,和大人们一样看那男的如何把弄那些坏的电器、日常用品。那男的话不多,专心忙着修理人家的东西,一张黢黑的脸上写满了本分与辛酸。似乎不论多么破损的东西,一交给他,都能修好。村里人时不时地把家里的坏家电拿过来让他给修修,东西他都只收五毛。有时候明明不知道还用不用的东西,他们还硬要拿过来,顺便笑着给家里的女人说,“修一修,放个好的在那儿心里也踏实。”;女人们则是围在那女主人的身边,跟她聊家常,时不时的送给她一些米、面和刚蒸熟的和了面的槐树花,听她讲是怎样从墓碑里看到自己死去的外公,看她炒菜、洗衣服、如何在那一片废墟上升起青色的缓缓向上的炊烟。我很小的时候不太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过日子。后来,明白了。原来,那女的有病的。不是一般的病。有一次,大家都围在槐树下聊天,那女的说着说着就没声儿了,一下子侧倒在了车轮上,脸色苍白地就如同许久没有见过阳光。那男的忽地就跑过去,对着她的耳朵大喊,喊了几声还是没有醒过来。赶紧就用他那又厚又黑的大拇指甲掐在她的人中上,胳膊上的青筋似乎都要憋出来了。另一只手连忙从自己内侧口袋里拿出一个油腻腻的瓶子,从里面倒出来几颗药喂给她吃。就是那么一会儿,女的就醒了,脸色恢复了红润。不慌不忙的捡起身边的柴火,淡淡的说,“我又晕过去了?幸好你在,不然不知道我死过多少回了。”刚才的那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。大概是看到了大家的惊慌,那男的便解释说:“她自小就有这种病(具体是什么病我已记不清),花了很多钱还是没好。而且说不准哪一会儿就会昏过去,要是不赶紧把她叫醒,她就永远醒不过来了。正因为这,我必须时刻都在她身边,这样已经过了十八年了.....家里的孩子只好交给他们爷爷奶奶看着......”原来家庭与爱可以这样简单却有力量!自打我上了高中以后就几乎没有见过他们了。那片废墟早已被奶奶开垦成了菜地,而如今奶奶也不在了,菜地也没了;洋槐树都早已枯死,连根拔起的被人挖了去烧柴;村里也很少人住了。当小孩子长成了大人,当大人变成了老人,当老人都入了土,当乡村不再,我以为他们是不会再四处漂泊的了,以为他们现在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与生活。可事情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,老爹说上个月他们又来了,依旧帮人修补家用器具,只是一辆拖拉机代替了原来的木车。难道常年漂泊在外、辛苦奔波的生活就不幸福么?这些日子,在看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。片子里那对养蜂的老谭夫妇和他们一样也是常年漂泊在外,日子多么辛酸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。但当我看到老谭夫妇那满足的笑容时,恍然间明白,幸福原来可以这么简单。即便你是常年漂泊在外,即便你是在不断赶路、脚步从未停下,但心里那一双脚,却一直没有离开家门半步。心里有家,家就在那里。行走一生的脚步,起点,终点,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,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,朴素但有力量。我家四口人,虽然现在是各自漂泊在外、为生计打拼,一年到头很难聚在一起,却心连着心,彼此挂念着彼此。我想,这就是家与爱的力量。即便家只是一辆简陋的木车,不断赶路、生活艰苦,却依然有最朴素的亲情、爱情。每每想起这对漂泊的夫妇,我都会收获满满的感动与鼓舞。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821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