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4/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儿童会患白癜风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zjwd/190603/7189464.html

父母之爱子,则为其计深远,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,做父母的可谓是费尽苦心,但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,十年、二十年后的变化太大,让孩子拥有长期的竞争力,才会让孩子在未来有出息。

01、积极乐观,是孩子面对人生的关键

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年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

罗森塔尔在一个小学里做了一个“未来发展趋势测验”,然后整理出一份“最有发展前途者”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,并强调为了实验的正确性,请校长、老师保密。

其实这份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的,但因为罗森塔尔的权威性,没有人怀疑。但八个月后,名单上的学生,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,尤其是学习成绩。

这就是著名的“罗森塔尔效应”。因为老师相信专家的结论,便对名单上的学生报有更大的期望,这样的期望会通过语言、行为传递出来,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,从而进步更快。

这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暗示。同样,在我们的生活中,你认定会发生的事情,总会再三发生。比如家长担心孩子走路的时候会摔跤,孩子也就时不时会摔跤。但如果家长表现出“我相信你不会摔倒”,孩子往往走得好一些。

所以,想要让孩子积极面对人生,就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。比如在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,不要去批评他不能改变的因素,而是一起分析孩子有能力改变的原因。

假如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,不要去说孩子的性格和能力,而是和孩子分析这次没有考好,是否因为知识点没有记住,还是书写的时候没有写清楚,并提出期望,让孩子下次改变。

这样,孩子就会养成积极的心态,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,遇到问题都会积极的想办法,而不是消极对待。

不只是面对失败的时候来分析原因,也可以和孩子总结出成功的原因,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。

02、控制情绪,是孩子管理人生的基础

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·内森在研究中发现,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,因此,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。

可见,学会控制情绪,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
孩子从两岁开始,就会有“情绪”的自我意识,比如在别人抢占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会生气、愤怒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多。

有很多家长觉得一个孩子的脾气好坏都是天生的,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,孩子之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,是因为被情绪牵制。

想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主宰自己的情绪,就要做到两点:

·家长学会和孩子共情

·让孩子想象情境

02、深入思考,是孩子成功的阶梯

想要孩子深入思考,就要教会孩子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。

比如孩子说:“妈妈,今天的家庭作业里有个手工作业,可是我不会。”

如果你直接回答说“什么手工作业,我教你。”那就让孩子失去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。

正确的方法是引导孩子去想:“那怎么办呢?”当你把问题抛给孩子的时候,孩子就会去思考:“我看看网上怎么做”、“我打电话问问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”。

在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,家长更多的抛出“为什么”,这样的提问方式,就是在教孩子思考问题了,孩子不仅学会了分析情况,也明白如何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这种方法在孩子三四岁能简单对话时,就可以进行,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,我们提问方式也要改变。

孩子年龄小的时候,家长主要的问题就是“引领”作用,孩子大一些的时候,家长就可以把麦肯锡的分析框架慢慢灌输给孩子,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思考框架。

比如麦肯锡的分析框架中“空雨伞”的思考工具:

空就是天空,可以看见的事实;

雨就是要下雨了,代表的就是对事实的分析;

伞是带伞出门就不会被雨淋湿,代表的就是解决办法。

比如小区通知停水了,这就是“空”,你就可以问孩子,现在停水了,我们不能做什么事了;孩子会说不能做饭、洗衣服等等,这就是“雨”;这个时候,你就要引导孩子思考“伞”的部分:“如果下次停水的时候,我想在家里洗衣服,应该做什么呢?”这样引导,孩子就会思考解决办法:“那就要提前存好水。”

如此,就可以让孩子主动观察、主动思考,最主要的是深入思考出解决办法。

教会孩子这些“软实力”,才会让孩子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。

而不同年龄的孩子,有不同的培养方式,对此,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、“雨果奖”获得者郝景芳携专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地图,详细讲解了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,让孩子在未来的智能时代,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技能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4384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